此诗送此城在哪里触发,原神此诗送此城任务攻略
一、王维的送别诗解析精选
负米:《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见于孔子曰:‘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蔾藿之,为亲负米百里之外。’此处盖取其事亲之意。铜梁:《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三:铜梁山在(合州石镜)县(今四川合川)南九里,《蜀都赋》曰‘外负铜梁(于)宕渠’是也。按:玩诗意,贤郎乃蜀人而随父在京者,诗盖为送其还蜀事亲而作。
阿戎父:《世说新语·简傲》刘孝镖注引《竹林七贤论》曰:初(阮)籍与(王)戎父浑,俱为尚书郎,每造浑,坐未安,辄曰:‘与卿语,不如与阿戎语。’就戎必日夕而返。籍长戎二十岁,相得如时辈。此以阿戎喻贤郎,阿戎父喻李员外。
童子郎:汉时选童子才俊能通经者,拜为郎,号童子郎。
鱼笺:唐代蜀地造的笺纸(小幅而精美的纸张称笺),参见《唐国史补》卷下。
橦布:用橦木花织成的布。《文选》左思《蜀都赋》:布有橦华,面有枕榔。刘渊林注:.橦华者,树名橦,其花柔毳(毛)可绩为布也,出永昌(郡名,治所在今云南保山东北)。
薏苡:多年生草木植物,其果实曰薏米,可供食用和药用。《后汉书·马援传》注引《神农本草经》曰:薏苡,味甘微寒……久服轻身益气。
幸:犹正。将:携带。按:蜀中产薏苡,故云。
双黄鹄歌送别(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抚翼和鸣整羽族。
不得已,忽分飞,家在玉京朝紫微,主人临水送将归。
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依。几往返兮极浦,
尚裴回兮落晖。岸上火兮相迎,将夜入兮边城。
鞍马归兮佳人散,怅离忧兮独含情。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犒劳对吐蕃作战有功的将卒。五月奉使,六月抵凉州,陈贻先生说秋天,恐不对。九、十月间入崔希逸幕府。而于二十六年六月在崔之后离开凉州,其间一年时间。《双黄鹄歌送别》正是写在此时凉州姑臧判官任上。王维以双黄鹄的象征手法写离人。而双黄鹄正是指崔和王本人。被送别的就是崔,而不是他的幕僚。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北渚:《楚辞·九歌·湘君》:夕弭节兮北清。又《湘夫人》云:帝子降兮北渚。湘君、湘夫人皆湘水之神,北渚即指湘水上的小洲。
五两轻谓风大。南风大,则北上之船航行甚速,然杨不得北返,故恶说之。
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夏口:古城名,故址在今武汉黄鹄山上。
湓城:在今江西九江。此言预计明春瘴起、水涨之时,杨即可过夏口、经湓城北归。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下马与你饮酒饯别,问你将要到哪里去。你说你在这儿不是很如意,要回去隐居在南山边。你让我只管离去不要再问了,只有山中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
沈子福,作者的朋友。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作者此时在湖北襄阳一带游历,它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王维大约在公元740、741年(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知南选,至襄阳(今属湖北)。他集子里现存《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他在江汉的行踪不止襄阳一处。沈子福,事迹不详。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又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君,送的却尽是惆怅,一尽字极为妙用,送别之时的满腔惆怅,因了这一尽字而多了几许沉甸。几日同携手,今朝友人却要先拂衣了。诗人该是带着一份嫉妒与歆羡的心情写下此句的吧!东山的茅屋,那是诗人向往的地儿,身处污浊不堪的名利官场,然而他的心却时刻惦念着那片澄澈宁静的世界,怎奈污秽的现实,复杂的'心境,让他如何也做不了抉择。幸不过是于迷途中的自我一份希望罢了,心存着那一片净空,预留着那一寸土地,于自己总该是一剂灵魂的安神剂了。末句表明诗人的心迹与志向,直白了当,然一岂字又平添了几许回味。
诗人尽惆怅的不仅仅是那份依依惜别的情谊,更是那份心事违的无奈与复杂的心境。是呵,身陷官场,污浊黑暗的现实,早已肃杀了那颗宁静的心,然个中的丝丝缕缕,又岂是简单的一个退字亦或是一个进字能够道清楚说明白的?罢了罢了,即便是那百般的歆羡,即若是那内心的疾呼,现实,终究只能是如此这般徘徊无尽。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二、王维的全部送别诗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译文:杨柳飘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艄公摇荡着船桨一直驶向临圻。只有相思的别恨像无边的春色,不论江南江北时刻送你把家归。
译文: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译文:铙歌鼓吹喧响于京口,乘风破浪扬帆向洞庭。经过赭圻城和赤岸山,击水向沅湘驾着轻舲。
夕阳西沉后江湖浪白,潮水涌来时天地映青。明珠又回到合浦海域,定是追随着使臣之星。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译文: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三、王勃的赠别诗快
1、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2、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
3、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11)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4、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5、关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岁。据此,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据此推算,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此为王勃自述,当可信,所以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王勃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只活了27岁,确实令人痛惜。
6、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绩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荐。刘即表荐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才14岁,尚是一少年。
7、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王勃为沛府修撰,十分爱重他。当时诸王经常斗鸡为乐,王勃闹着玩,写了一篇《檄周王鸡》,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认为是使诸王闹矛盾,将王勃赶出沛王府。其实王勃此次受打击,并非真的因《檄周王鸡》而触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临秀不容,寻反初服”。王勃被赶出沛王府后,便去游蜀,与杨炯等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8、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团。作为一个集团,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风,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他与同时代的人的努力,“长风一振,众荫自偃,积年绮碎,一朝清廓”,以独具特色的文风,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9、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总之王勃两次遭受打击,都与他的才华超人有关。
10、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也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峙因儿子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王勃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王勃的死,是渡水时遇难不幸而死,还是自杀,无从查考,总归是怀着一腔愁愤离开人世的。
11、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们引用。而王勃最为人所称道、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滕王阁序》。对此事,《唐摭言》所记最详。
12、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13、《唐摭言》等书所记,或者有些夸张,但王勃《滕王阁序》,确实为不朽之名篇。王勃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新唐书》本传说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也说;“王勃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笔数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据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阁上即兴而赋千古名篇,并非虚传。
14、王勃作为古代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实在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
15、王勃虽然只活了27个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传者,唯《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何林天教授点校整理的《重订新校王子安集》,收录了辑自日本的一些佚文,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唐高宗
16、寻道观其观即昌利观,张天师居也。
17、别薛华<英华>作秋日别薛升华
18、八仙径寺南又有昌利观,去寺可数里,岩径窈窕,杖而后进。
19、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20、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21、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22、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23、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24、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
25、复阁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度江来。
26、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27、蜀中九日《纪事》作和邵大震,一作蜀中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28、九月九历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29、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30、披风听鸟长河路,临津织女遥相妒。
31、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度。
32、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33、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34、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35、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36、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
37、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
38、紫雾香烟渺难托,清风明月遥相思。
39、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
40、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41、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42、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43、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44、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45、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46、纤罗对凤皇,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47、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无首四句
48、出坑游山二首本作题玄武山道君庙
49、客有自幽山来者,起予以林壑之事,而烟霞在焉。思解缨绂、永咏山水。神与
50、桂掉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51、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52、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53、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54、不借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55、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裴回江上月。
56、裴回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57、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更几重。
58、瑶轩绮构何崔鬼,鸾歌风吹清且哀。
59、紫阁丹楼纷照耀,壁房锦殿相玲珑。
60、旗亭百隧开新市,甲第千甍亮分戚里。
61、朱轮翠盖不胜春。叠榭层楹相对起。
62、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栊。
63、尘间狭路黯将暮,云间月色明如素。
64、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搂下双双度。
65、银鞍绣毂盛繁华,可怜今夜宿娼家。
66、娼家少妇不须颦,东园姚李片时春。
67、君看旧日高台处,柏粱铜雀生黄尘
